◎疾病簡介
白喉:是由白喉棒狀桿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主要侵犯扁桃腺、咽頭、喉頭、鼻腔,被侵犯的部位因組織壞死,病灶處形成灰白色膜,四周伴有發炎現象。我國自民國70年以後已無白喉確定病例。
破傷風: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疾病,通常發生在低度開發或農業區,主要原因為當地病患與動物排泄物接觸機會高,或預防接種不完全,且老年人及嬰幼兒死亡率較高。破傷風桿菌感染僅侷限於壞死組織,不會導致組織破壞或發炎反應,但破傷風桿菌產生的神經性外毒素,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,導致嚴重的神經性症狀與死亡。
百日咳: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疾病。百日咳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,病患多半是5歲以下兒童,嚴重症狀好發在6個月以下嬰幼兒,其他年齡層病患大多症狀輕微。由於臺灣疫苗接種率高,目前百日咳病患,大多是哥哥姊姊或父母等長輩帶菌回家,傳染給尚無免疫力的家中幼兒。
小兒麻痺症:在醫學上稱為「脊髓灰白質炎」,是感染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,而人類是唯一的宿主,其感染來源是患者之糞便或口咽分泌物,感染後潛伏期約7-10天,病情輕的有發燒、頭痛、腸胃障礙、甚至頸背僵硬等症狀,重則造成肢體麻痺、終身殘障、甚至造成吞嚥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。
b型嗜血桿菌:是兒童上呼吸道常見的一種細菌,鼻咽部是主要的棲息處。能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,其中以腦膜炎威脅性最大。病患絕大多數是5歲以下兒童,好發年齡主要在3個月至3歲之嬰幼兒,一半以上的病例為1歲以下的嬰兒。此外,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患,包括:人類免疫不全症、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、骨髓移植、先天或後天性無脾臟病症、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等病患,容易因受到b型嗜血桿菌感染引發合併症,亦是高危險群。
◎ 認識疫苗
五合一疫苗是一種注射式的不活化疫苗,可以同時預防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傳染病,此疫苗將舊型三合一疫苗中的全細胞性百日咳成分,改為非細胞性百日咳,可大幅減少接種後發生注射部位紅腫、疼痛或發燒等不良反應的機率,另外也用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(IPV)取代口服小兒麻痺疫苗(OPV),以避免發生機率極低的因疫苗引致小兒麻痺症(VAPP)的發生。
◎接種時程(99年3月起全面實施)
*出生滿2個月
*出生滿4個月
*出生滿6個月
*出生1歲6個月
◎ 接種禁忌
*先前接種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、小兒麻痺相關
疫苗或對本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。
*接種含百日咳疫苗後7天內曾發生腦病變,且無其他可解釋病因者。
*出生未滿6週
◎ 注意事項
*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,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。
*患有進行性痙攣症或神經系統疾病者,宜於醫師判斷
病情已經穩定後才注射疫苗。
*先前接種含破傷風疫苗後6週內曾發生過GBS者。
*曾接種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後,發生Arthus過敏反應者,
與次劑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應間隔10年以上再接種。
*曾發生下列狀況者需經專科醫師評估後再接種:
※先前接種DTaP或DTP後48小時內曾發生不停嚴重哭鬧超過
3小時、虛脫(collapsed)或類休克狀態(shock-like state)
、發燒超過40.5℃(105℉),或接種後3天內曾發生痙攣
(seizure)且無法以其他原因解釋者。
※需用藥物治療的心臟衰竭或發紺性心臟病者。
*不適宜接種含百日咳疫苗之6歲以下幼兒,可改接種白喉
破傷風混合疫苗(DT)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(IPV)。
*滿7歲以上不適用。
◎接種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因應方式
*接種後1-3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、酸痛,偶爾有哭鬧
不安、疲倦、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,通常2-3天後會恢復。
*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則較為少見;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
重過敏、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。
*如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、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
嚴重過敏反應及嚴重不適症狀,應儘速請醫師處理。
(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)